下游數據

1月承接新船訂單大跌

2025年02月10日09:58   來源:國際船舶網
摘要:根據克拉克森2月7日發布的數據,2025年1月,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51艘146萬修正總噸(CGT),按CGT計環比去年12月的236萬CGT減少38%

在經歷2024年的“慘敗”之后,今年首月韓國造船業“罕見”超過中國重返全球新船接單榜的第一位,吹響了反擊的號角。

根據克拉克森2月7日發布的數據,2025年1月,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51艘146萬修正總噸(CGT),按CGT計環比去年12月的236萬CGT減少38%,與去年1月份的559萬CGT相比減少74%。其中,韓國承接新船訂單13艘90萬CGT,按CGT計以62%的市場占有率占據榜首;中國承接新船訂單21艘27萬CGT,市場占有率為19%,位居第二。

截至1月底,全球手持新船訂單量為1.5679億CGT,環比減少132萬CGT。其中,中國手持新船訂單量達到9151萬CGT,環比減少11萬CGT,同比增長2514萬CGT,以58%的市場占有率繼續穩居第一;韓國手持新船訂單量為3702萬CGT,環比減少88萬CGT,同比減少191萬CGT,市場占有率為24%,位居第二。

今年1月份的新船價格呈現平穩趨勢。截至1月底,克拉克森新造船價格指數(Newbuilding Price Index)為189.38點,環比去年12月底的189.16點上升了0.22,同比去年1月底的181.16上升了5%,與4年前的2021年1月的127.11相比上升了49%。

從船型來看,大型LNG運輸船價格為2.6億美元,超大型油船(VLCC)價格為1.29億美元,22000~24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價格為2.75億美元。

韓國造船業月度新船接單量“罕見”地超過中國,令韓國業界倍感興奮,韓國媒體稱之為“吹響了反擊中國的號角”。這是因為中國造船業已經連續四年超過韓國奪得全球新船接單量冠軍,而且雙方的差距不斷拉大。

根據克拉克森發布的數據,2021年,全球新船訂單量成交為4573萬CGT,其中中國承接了2280萬CGT,以近50%的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202韓國承接了1735CGT,以38%的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二。2022年,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4278萬CGT,其中中國承接了2082萬CGT,市場占有率達到49%;韓國承接了1627萬CGT,市場占有率為38%。2023年,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4920萬CGT,其中中國船企承接了2931萬CGT,市占率接近60%;韓國船企承接1006萬CGT,市占率僅20%。2024年,全球累計新船訂單成交量為2412艘、6581萬CGT,其中,中國船企全年接單承接1711艘4645萬CGT,同比增長54%,市場占有率高達70%,這一接單水平已經超過了2007年的3376萬CGT,刷新中國造船業有史以來的最高接單紀錄。韓國船企去年接單量僅為250艘1098萬CGT,同比增長9%,市場占有率為17%,與中國的差距超過55個百分點。

而在剛剛結束的2024年,雖然全球累計新船訂單成交量達到了2412艘6581萬CGT、創下過去17年來的最高紀錄,然而韓國造船業接單量僅為250艘1098萬CGT,全球市場份額繼續下滑至僅16.5%,是2016年以來最低水平。

中韓造船業的差距也進一步拉大。去年中國造船業全年接單1711艘4645萬CGT,市場占有率高達70%,這一接單成績已經超過了2007年的3376萬CGT,刷新中國造船業有史以來的最高接單紀錄。

隨著特朗普即將于1月20日正式就任為第47屆美國總統,韓國與美國在造船領域的合作前景備受關注。韓國造船業界已經放出風聲:“要牢牢把握與美國合作的契機,有效應對中國造船業的強勁追擊。”同時,印度斯坦造船有限公司也很有可能與韓國、日本等造船強國的企業聯手,在印度本土聯合建設船廠,并合作建造船舶,共同對抗中國造船業。

免責聲明:西本資訊網站刊登本圖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為滿足廣大用戶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廣告服務性信息。頁面所載圖文不代表本網站之觀點或意見,僅供用戶參考和借鑒,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法律提示:本內容系www.tapabj.com編輯、整理,轉載需經授權,若需授權必須與西本資訊與作者本人取得聯系并獲得書面認可,并注明來源。如果私自轉載,西本資訊保留一切追訴的權力,直至追究私自轉載者的法律責任。

全國主要城市行情地圖